中国经济是否会步日本的后尘 | 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姚洋
总裁读书会APP
立即下载

中国经济是否会步日本的后尘 | 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姚洋

2019-03-03


3月2日,第三届中国企业领袖读享盛典暨《总裁读书会》百期双十佳颁奖晚会在国家图书馆国图艺术中心隆重举行。本届读享盛典主题是“读享智慧,智享未来”,旨在弘扬中国企业领袖领读领教、读享共享的公益精神。长江学者、北京大学国发院院长、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姚洋在大会发表演讲,并参与启动了总裁读书会“总裁塾”。本文根据姚洋老师现场的演讲速记整理,未经本人确认。


姚洋演讲


姚洋参加“总裁塾”启动仪式

下为姚洋演讲全文:


我要给大家讲的这个题目是中国经济的结构性变化和未来经济增长的挑战,给大家分享两方面的情况:



我们中国经济进入了所谓的新常态,怎么来理解新常态?


我是研究发展经济学的,我理解这样的一个结构性变化,最重要的还是下面的几点:



告别出口导向发展模式



第一个转变是们已经告别了出口导向的增长模式,无限扩张的时代也已经过去了。


出口它有个好处,就是需求不取决于我们国家内部的收入增长,是取决于世界上别的国家的收入的增长,这就意味着我们的增长几乎是可以是无限。


这个时代已经过去了。



这个是我们国家出口总量,还有出口和GDP的比例关系,这些柱子是我们的出口的总量,这条线是我们出口占GDP比例。实际上我们看到在危机之前,我们出口占GDP比例已经达到最高峰,然后之后就开始下降。


所以这个危机对我们国家影响是非常大的。


那么现在我们出口和GDP的比例大概是在18%左右,日本是17%,美国只有10%。我们国家是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所以我们这个比例还要下降。那么这就意味着我们又要更多地依赖国内需求来创造我们的经济增长的动力。

        


                                  

人口红利消退



第二方面是中国人口红利已经进入了一个消退期。


在10年之前,我们的人口红利是增长的,10年之后我们进入了消退期,我可以给一样给大家来看一下数据。



这里纯粹是一个人口学的概念,就是16岁到64岁的人口占全部人口的比例。当然这些人不一定都工作,所以它是个人口学的概念。但它很能说明问题,事实上过去几年间,我们的就业的劳动力总数也是开始下降了。我觉得我们对人口老龄化的准备是非常不足的。



去工业化



第三个转变是中国工业化的高峰期已经过去了。在经济学上叫“中国已经进入了一个去工业化的过程”,可能有些人会有一种误解,“去工业化”是不是中国就不要工业化了?


这是个误解,因为“去工业化”它是一个学术的名词,是说中国的工业化的最高峰过去了,服务业成了中国经济增长的这个主力。



那么看一下工业化的情况,这是工业化和去工业化情况,这是我们就业占全部就业的比例。上图中蓝色的是农业就业,农业就业一直在下降。那么绿颜色就是服务业的就业一直在上升,最重要的是红颜色,这条线是工业的就业,在10年之前是上升,10年之后是开始下降。


有一点是很有意思,是新世纪的头十年,我们的工业就业比例上升了十个点,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和这之前的40年的上升是一样。加入世贸组织之后,这十年我们走过了过去40年的路。那么这之后我们的工业就业人占比就在下降。那么这些人都到哪去了?我们的农业就业占比也在下降,都到了服务业。我们看到的外卖小哥,这些都是属于服务业。


去工业化有什么后果呢?


不好的后果就是我们的经济增长减速,外需增长下来了,国内需求是要靠我们收入来支撑,内生性的增长速度就要下来。另外服务业技术进步率是比较低的,它不像工业技术进步率很高,例如理发,今天和100年前的技术几乎没有变化。但也有好的事情,就是我们的劳动收入占比上升,普通老百姓的收入在国民收入的占比是上升的。


那么由此引起的我们收入分配格局是在改善的。我们的收入分配变的更平均一些。我们的国内消费占比上升,储蓄占比下降,再平衡已经发生。



我们看一下我们可收入可支配收入的构成,蓝色是我们家庭的收入占比,红色是政府,绿色是企业。我们看到就是危机之前,我们家庭收入占比是在下降,那么大概是20年间下降了十几个百分点,这意味着我们的收入有一个负向的转移,相对的从老百姓手里头转移到了企业的手里。


这些年我们看到我们财富的集中度是非常高的。我给大家讲一个数字,我们如果看银行的存款的话,存款数量排在前一千位的个人,他们占到全部居民存款的1/3。1/3是什么概念?20万亿。这一千人占有我们银行存款的20万亿。所以增长速度下降,我们的转型未必都是坏事,老百姓的收入占比在上升。



普通老百姓占GDP的比重在上升,相应的我们收入的基尼系数在改善,经济系数0到1之间,我们最高峰是在08、09年,然后在下降,这都是好的事情,如果我们看一下支出法的GDP,我们就看蓝颜色那条线就是消费占比。我们看到10年之前下降的非常大,就是我们产生了很多GDP,但是我们把大概50%的GDP都储蓄了。中国人不消费,这之后我们消费开始恢复。所以所谓的消费降级,从我们的宏观数据上并没有看到。



这个可能是我们的一些这种片段的感受,而不是宏观数据。


那么实际上中国并不特殊,我想告诉大家,中国并不特殊,我们和我们的两个邻国——日本、韩国是极其相似的。



这是两个国家的消费占比,日本的转折点是1971年,韩国的转折点是1988年,特别是日本,在七十年代以前,它跟中国一样是出口导向。


到了71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73年石油危机,所以日本也跟中国一样,被迫转型,放弃出口导向的发展战略,变成一个内需驱动,那么它的消费占比也是一个转折点。


韩国是1988年,那时候可能跟它的民主化进程有关系,1988年他产生了第一个民选的总统,那么在这之后,实际上韩国的工业化的高峰也过去了,和中国发生的情况也是一样的。



我们未来增长的挑战,大家都在担心我们创新不足。其实一点都不担心我们的国家的创新问题,我担心别的问题,比如说我们要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2049年我们要变成现代化强国,要变成现代化强国,创新当然是非常重要的,创新是中国的必由之路。


但是我想告诉大家,大家的创新不足以支撑高速增长。



我们看一下日本的情况,就能看到你想要只靠创新支撑一个很高的增长速度,实际上是有难度的。


日本1973年以前,20年它的平均增长速度是9.2%。那么这里给大家看之前这十年的平均增长数的10%,而日本60年代增长是无与伦比,实际上在很多年份是超过中国的。那么73年之后,你看,它的增长就慢下来了,实际上是跌下一个台阶。73年之后,这20年平均增长2.8%,当然93年之后他几乎就没有增长了,这就是所谓的失去的20年。


我们回顾一下,日本的70年代,特别是80年代是一个它的高峰期。


每个国家都有高光时代,日本的高光时代就是70年代80年代,80年代世界几乎所有的创新都来自一个国家,就是日本。但是以日本那样的创新的速度,只能支撑3%左右的增长数。


为什么呢?因为创新的难度非常高,对创新的难度非常就投入非常大,但风险非常高。


为什么日本到了90年代不行了?其实是有一些瓶颈没有突破,它没有竞争过美国,比方说互联网他完全失去了,没有美国那样的创新基底


美国也一样,美国的创新很多,但是美国的增长只有2%,这就是它创新的速度。我们中国现在很多企业实际上已经接近了世界前沿,华为已经进入了无人区,我们的APP其实也进入了无人区,已经没有了,完全靠自己去打天下。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要投入非常大,但是产出未必很高。


就未来我们还面临着我自己来看就是两个巨大的挑战:


第一个是人口的老化,另一个是不确定的世界环境。



人口的老化



这实际上是个灰犀牛。什么叫灰犀牛事件?灰犀牛事件就是大概率的事件,就是极有可能发生的事件,但是你视而不见或者你假装视而不见。你开着车到非洲的草原上去,你看到了一头小犀牛,你觉得这种小犀牛很可爱,你就想下车去照相,实际上野生公园是不允许你下车的,但是你觉得太好看了,你觉得犀牛妈妈不在,你就赶紧照张相赶紧回来,结果等你蹲下照相的时候,你一抬头,发现犀牛的妈妈在你眼前,比这更坏的,你突然听到后面呼哧呼哧在响,犀牛的爸爸在你身后,你无路可逃。


中国的人口老化是个大概率事件,这是不可阻挡。哪怕是今年我们两会放开生育,随便生,我们人口仍然会老化,我们看一下图中下面白颜色这些柱子,是我们65岁以上的人口占的比例。



15年之后,中国的老年人口65岁以上的人口要超过我们总人口20%,大概日本大概90年代中期的水平。但我们直到那个时候,我们的人均收入只能达到美国人均收入的40%左右,而90年代中期日本的人均收入已经达到美国的百分之八十九十了,这样我们的确确是未富先老。


老龄化的人口有什么问题呢?


第一个是创新速度下来。


老年人是不创新的,日本缺少创新跟老龄化有关系。


另一个是消费下降,我觉得这个挑战非常大。


很多人都愿意去买房子,买房子防老,千万别这么想。



上面是日本的股市,90年代以前,日本的股市就没下降过。增长持续了30年,从60年到90年30年的增长。90年代之后,直线下降,我们现在很多年轻人还想通过股市实现财务自由,日本的年轻人根本不想这个问题,因为他从来没有经历过这件事情。



上图是日本的房价。你看从70年到90年是猛涨20年,然后在这之后是一路下降。现在日本的空置的房子很多,你要是有孩子,你带着18岁以下的孩子,你到日本去落户,有很多地方你可以免费给你房子。所以不要以为中国的房价永远可以涨。


所以中国未来遇到的瓶颈恐怕不是在创新方面,而是在需求。中国体量又那么大,你不能依靠世界来创造需求。


中国自己也没需求怎么办?这是日本给我们的启示,你看安倍经济学三支箭射出去,基本上没有做没有多少作用,唯一有点作用,就股市有一点作用。房事有那么一点作用,但能不能持续大家都不清楚。


为什么呢?因为老年人都不消费,比方说日本的利率都是负利率,你按理说负利率,那你就别去银行存钱了,你存钱了,你还得给银行交钱。你知道日本老人的反应是什么?他存的钱更多了,因为他知道未来它不能产生任何的收入,对吧?但是他要保证未来的生活水平,他只好存更多的钱,压缩现在的消费。



不确定性的世界环境



那么第二个挑战就是我们要面对一个不确定性的世界,中国的高速增长在过去的14年里得益于我们有一个稳定且比较友好的国际环境,这里是离不开美国的,因为美国是二战之后国际秩序的创造者和维护者。美国是老大,80年代我们是中美的蜜月期,美国向中国的产品敞开大门,给中国最惠国待遇,那么90年代和新世界头十年,这20年全面的全球的一体化,中国赶上,我们改革开放有必然性。


但是它也有很多偶然性,比方说整个国际形势的向好中国实际上是不能掌控的,这是有偶然性。


还有我们计划生育,1979年我们计划生育使得我们至少这30年获得了很多的人口的红利。


但是对不起,应该是已然发生变化,就国际环境已然发生变化了。


现在中美贸易争端很明显,如果按照美国人的说法是不在想让中国搭美国这列便车,中国已经搭够了,现在你应该负起更多的责任。


当然它表现的形式是贸易争端,是加税,要求中国进行所谓的结构的改革。


其实美国有两个政府,一个是民选的政府,其实它背后还有一个更长期的、更加稳定的隐形的政府,就是它的安全部门。


因为我在美国读过书,我知道美国的安全部门有多厉害,超出我们的想象,他们通过安全部门机器来打击我们的企业,比如说华为。


欧洲也在转,因为欧洲的受到的挤压其实并不亚于美国。那么这时候欧洲也在转型,在摇摆,一会向美国,一会中国,但总而言之它是缓慢的向美国那边漂移。


另一方面中国自身的实力也在增强,对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



刚才说了有很多挑战,但是中国有中国的优势,中国最大的优势是什么?


就是我们是个巨型国家。


我们生活在中国,有时候都不能理解中国到底有多大,中国有多大呢?我们的国土面积相当于整个欧洲。


包括俄国欧洲部分,你翻一下地图,基本上你就大概有个印象,而且我们的人口是欧洲的2.5倍。


你这么去想象中国实在是太大了,对吧?


我们沿海地区的这些城市已经是这是第一世界的面貌。


但我们的中部和西部还在欠发达国家的水平。


这是我们的问题,但是另一方面讲又是我们的优势。就是我们国内有内部趋同的力量。


我们做一个简单假设,如果中西部地区要在20年之内赶上东部地区的人均GDP意味着中西部地区的增长速度要超过东部地区三个百分点。


那么东部经济占到全部经济的60%,这样来计算,如果东部增长率下降到6%,那么全国的增长率仍然有7.2%。如果东部增长率下降到2%,全国有3.2%,东部要下降2%,基本上就是说你跟美国是同步了。


增长就完完全全靠技术进步来推动,那么投资已经不起作用。所以在这里我们过去这些年老让老鼓励我们的企业走出去,我觉得我们要反思。我觉得我们第一步要做的是对内开放,要给中西部地区一些优惠政策,让我们的企业迁移到中西部地区去,而不是说急于迁到国外去。


那么中国经济的增长率到底有多高?整个经济的效率,肯定是慢慢在降低的,因为我们以前经济效率比较高,是因为我们有追赶。我们把别人的技术拿来,我们把别人的管理方法拿来就行了。所以我们刨去我们的劳动力增长,还有我们的资本增长,剩下那部分增长,我们经济学家说这叫效率的改进


假设全要素生产力在未来的十年间是3.37%,每年有3.37%,然后缓慢的下降,最后变成了2%,匀速的下降。


这样看到我们的增长率肯定是缓慢的下降,我这里是强硬的让它到2049年,我们的经济增长速度下降到2%,美国的增长速度,就是你的所有的经济增长全靠技术进步。


这样算下来,我们平均增长率应该是在百分之4.1或者4.2,这个是一个什么概念呢?如果是我们能达到平均增长3.7%。我们到2049年的人均收入就可以超过美国人均收入的45%。这意味着什么?就是中国进入了高收入国家的俱乐部。


现在高收入国家俱乐部就是所谓的OECD国家。


墨西哥的人均数都超过了美国的45%,大家可能会想超过美国的人均收入45%,这不太低了吗?可是在世界上超过美国人均收入45%的国家,只有30%,只有36个到40个,绝大多数国家都是OECD国家,然后再加上一些产油国,以这个计算,到那个时候,我们的GDP总量会是美国GDP总量两倍。


那么中国的GDP总量,我估计2到6位的总和都没有中国多。基本上是这样一个概念。


中国基本上回复到什么时候的水平呢?19世纪前叶中国占世界GDP总量是世界的百分之30以上,所谓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就实现了


世界经济增长这列车会长时间地停靠在中国不走了。大家可能听说过所谓的验证模式,我们东亚最显着日本先飞,然后亚洲四小龙,然后我们的东部地区,然后我们的中西部地区,你看这所谓的验证模式,那里中国发展完了,下一波应该是南亚在下一波的非洲,那极有可能到了中国他走不动。


为什么呢?中国的工业部门太齐全了,中国的生产网络太齐备了,而且再加上我们现在A.I.自动化,我们的劳动力数量在下降,但是我们的生产不会受到多大影响。


你看你到青岛码头还有上海的码头全是无人的,完全无人码头。


到工厂里头你去问问他们现在都完全可以实现自动化,只不过现在劳动力还能支撑得起,所以他不用。


如果我们劳动力再贵一点,它就完全变成自动化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以前的所谓的劳动力优势已经不再成为优势了。


我讲这个是什么意思?


我想和刚才我说的我们第二个挑战是联系在一起的,就是国际环境的变化。


因为我们中国人还没有适应中国在世界的地位,中华民族中国文化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过去三五千年从为中断的文化,所以我们中国人是有伟大抱负的。但是我们现在没有适应这种报复,比如我们得学会做世界的领袖。


世界的领袖是什么呢?这是我儿子告诉我的,——老鼠的实验。


老鼠还包括小动物其实都一样,生下来有大有小。


那么他们要一起玩耍,实际上就是锻炼他们的野外生存能力。


那些比较强壮的老鼠跟那些比较弱的老鼠打架,他们玩耍就打架,强装的老鼠永远赢,但如果你这么老赢下去,弱小的老鼠他就不跟你玩了。


所以你观察下来,你会发现,1/3的时间强壮的老鼠,他是让着弱老鼠的,就假装我死了,你赢了我。这个弱的老鼠,才别陪着他一起玩下去,他才能锻炼自己的身体。你看看美国二战之后它是怎么走过来,他就这么走过来的。


美国二战之后占世界GDP的百分之四十五百分之45,它对全世界是碾压式的。


敞开国门让你占便宜,先让日本、德国复苏,亚洲四小龙,然后再让中国。敞开大门,让你进来,这个我们是要学的。


如果我的预测是准确的,我们的工业强大到不转移了,怎么办?别的国家怎么活?


你得想这个问题,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它怎么能过上富裕的生活?你总不能永远让人家买我们的产品,他没钱买、没就业。


这个是未来的国际环境对中国不那么有利,但是我们可以用我们自己的力量,创造一个更好的国际环境,使得我们第二个百年目标可以顺利实现。


谢谢大家。 


北京赢智汇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客服电话:4000012998  联系地址:北京市东城区 北京INN三号楼206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716   京ICP备08010562号

Copyright ©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赢智汇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客服电话:4000012998

联系地址:北京市东城区 北京INN三号楼206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716   京ICP备08010562号

Copyright ©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